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频道 > 心理咨询

心理卫生学的目的和意义

来源:时间:2008-05-15 字体大小【大】【中】 【小】 分享至:
一.心理卫生学的目的

心理卫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基本目的是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具体而言,心理卫生学目的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呼吁社会重视心理健康

健康的含义不仅仅是指生理健康,而且还指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早为社会所接受,提高生理健康水平,防止疾病的产生,已经是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的对精神生活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已经逐渐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现代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下一代的质量。心理健康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起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视,使公众接受心理健康这一领域,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卫生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需要人们做很多方面的工作。社会应该逐渐建立心理健康保障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学校以及其它一些社会机构应该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学校应该有学校心理学家,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

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大敌,是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是心理卫生学主要目的。心理疾病防止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心理疾病发生以前,消除那些能够引发人们的心理疾病产生的因素,如不良的家庭因素,不良的学校教育因素等。让人们注意到那些影响人们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方面的工种是心理疾病或人的异常行为的矫正。当学生出现心理疾病时就要使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也是心理卫生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二.心理卫生学的意义

1.人的心理健康是人的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证

健康--人们的身心健康--是人的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证。对于现代人而言,人们已经明确身体健康是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前提,对心理健康对人的作用似乎仍不十分明确。实际上和身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也是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前提,如果一个缺少健康的心理状态,其生活和工作就缺乏积极性,甚至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麻烦,直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一个人生活、工作水平和人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很难相信一个缺乏心理健康的人会取得大的成就。同样完成一个活动任务,虽然人们的身体、知识和能力方面没有大的差异,但是其活动结果却有很大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高质量的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一个人能够对付任何社会变故,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不论面临什么样的刺激,他或她都会有优秀的表现。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现代的基础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对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这正是心理卫生学的根本目标所在。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很突出,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需要有人对此进行指导,因此学校急需开展心理卫生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们急需需要完成的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普查,确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确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二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