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综合症例
[案例]
潘小兵,男,12岁,清叶树小学五年级学生,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学习、整天贪玩、调皮捣乱、学习成绩不好被家长带来咨询,寻求帮助。 据介绍,潘小兵自幼儿时起,就整天到处跑着玩,他母亲说他“从会走起就没有老实过,只有睡觉及生大病时才会闲下来。”
入小学后症状更明显,连一顿饭也吃不安稳。
在刘课堂上,他顶多能安静听讲几分钟,马上思想溜号,削削铅笔,咬咬手指甲,捏捏衣边,顿顿脚,向同座的同学借这个,借那个,不时的向窗外望,老师批评以后,至多再听几分钟,老毛病又犯了。严重时,在教室内走动,与同学打闹。就连考试也不例外。
课后做作业是家长最头痛的事,家长上班前再三叮嘱他在家好好写作业,等家长一走,他便得到了彻底解放,写不上几个字就跑出去了。把写作业的事完全丢到脑后。有时他还不知写什么作业,因为老师布置作业时他思想溜号了,还得家长到别的同学那里去问。晚上,家长回来抱着很大希望看看孩子的作业,结果本子上没有写几个字,他说:“我不知道写什么,我坐不住板凳,我一写作业就头痛、心烦。”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写作业,给他买来平时喜欢吃的东西。虽然如此,他仍不好好写字,只知道吃、玩。勉强逼着他写,也很不认真,即使写了也写错。数学题则经常算措,如把532写413或513,把3x8写成3十8。总是马虎大意,写字往往只写半个字,写课文只写开头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因此所有的功课总一知半解。每个生字反复遇到几十次也不一定认识。孩子的年龄一年年大起来,功课内容一年年加深,他的学习成绩却一年不如一年。家长利用物质刺激不能取得任何成效后,觉得无路可走,无法可用,气怒之下便对患儿进行打骂.但毫无成效。在家长逼着写作业时,他很快就打磕睡。一旦不逼他写作业,他马上就会兴奋起来,精神起来,在室内走几步,跳几步,顿顿脚,捶捶胸,打打椅子,踢踢凳子。有时还会出现更活跃的场面,从桌子上跳到床上,从床上跳到椅子上,从椅子上跳到凳子上,再从凳子上跳到沙发上。然后在沙发上躺下来,或者在沙发上倒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真如俗话所说的“六月出生的孩子没包好手脚”?
其实,潘小兵同学是患了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也叫轻微脑机能障碍,这是一种智力基本正常,但行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综合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2%—5%,男女比例为
4:1—9:1。
症状及表现
活动过多
活动过多是多动症的主要特征。这种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好动、不安宁、喂食困难、老哭、难以人睡、易醒、早晨醒得特别早,有的则是睡得很死,难以唤醒。他们较早就能站立行走,老是翻弄东西,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上学后儿童的多动表现更为突出。不是手敲桌子,就是跺脚或把脚在地上滑来滑去。他们不能专注于一个活动,拿了玩具玩一下就丢开,从来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在公共汽车上总是爬上爬下,不是拉窗子,就是踢椅子。在课堂里坐不住,屁股总在椅子上来回挪动,严重的则擅自离开座位在教室内走动。好与人讲话,推撞别人,惹事生非或作各种怪样。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因为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而且明显表现出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好像身体内有个发动机在驱使他不停地活动似的。不过,当他得到大人的个别注意或从事一对一的活动时,也能安静一会儿。
注意力不集中
近年来对多动症儿童的研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是这种儿童突出的、持久存在的表现。所以人们认为,把这种儿童诊断为“注意缺陷障碍”也许比“多动症”更为确切,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常常是缺乏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活动过度。
一般来讲,在冗长乏味的事情中,幼儿精力不集中,是较常见的,但是幼儿园中多动症儿童的突出表现则是他们老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拿了这个玩具还没有一分钟就丢下去玩别的了。小学老师经常说:“他不能专注于一件事”“他从来不能完成给他的任务或做完他已经开始做的事”“他记不住你对他讲的事”。母亲也说:“你对他讲话,他从来不好好听,什么也记不住,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例如,老师叫他上课时别做小动作,他可以点头答应不做,但几分钟后手里又玩东西了。回家后可以按老师要求做作业,但做一会儿就干别的去了,除非父母在旁督促。这种儿童并不是不听话,而是在做此事时又去干别的事,所以他们经常表现为做事有头无尾、丢三落四。这种儿童的分心不是所有时间都出现,有时也能较好地从事一种活动,例如,在黑板上解题或从事一对一的游
戏活动时,分心就不太明显。
冲动行为
一般幼儿需要一件东西时会立刻行动,他从不考虑后果。例如要喝水,见茶杯就拿,不考虑杯中的水会不会烫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学会在行动前先想一想如何,或者请求大人帮忙,他们会耐心等水凉了再喝。可是,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先于思维,即他们不经考虑就行动,这就是冲动性的表现。例如,他们不会游泳就跳进游泳池,在街上奔跑不顾前面有没有汽车。在教室内的冲动行为是突然喊叫、离座奔跑、抢同学的东西或袭击别人等。在集体游戏时,他们难以耐心等待,如排成一队掷蓝球时,还没有轮到他,他就会突然跑上前去抢球来掷。他们也经常踢玩具、破坏东西,这种行为并不都是他们恶意要破坏,而是没有考虑其行动的后果。他们的分心加上冲动性,使之往往表现出衣着不整洁、读书不专心、任务完不成、学习成绩差以及产生一些违反社会法规的行动。
让这种儿童进行某种心理测验时,很容易发现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例如,要求他们从一套差别不大的图片中选出一个与一个标准图片配对时,他们往往不经思考就迅速从中取出一个来配对,因而错误百出。这就是多动症儿童冲动性的标志。
上面指出的三种特征是多动症儿童主要的和普遍的特征。为此,诊断儿童是否有多动症必须看以上三种特征。
不良行为
几乎80%的患多动症的小学生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的表现,如好打架、好顶嘴、不服从、倔犟、违抗、横行霸道、恃强欺弱、好发脾气、难以忍受挫折、纪律性差等。这些行为常使父母和老师感到烦恼、为难。
我们往往听到一些父母和老师说:“这个孩子太倔犟、固执、不听话,从来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其实,这种小学生的违抗行为并不是他有意识地抗拒要求他做的事,而是忘掉了对他讲的事。他们有时还大声讲话,作怪样,逗弄别人以求取得别人的注意。
这种儿童也有时情绪不稳,人们难以知道为什么他今天这么高兴,明天却不高兴。因此他的行为难以预测。他们在不太喜欢的活动中也可表现过分激动兴奋,失去控制。例如,去百货公司这种不太能令儿童兴奋的事情,他却表现得欣喜若狂,乱蹦乱跳;他在遭受挫折情况下难以忍受,表现出过于愤怒;事情不如他的意则发脾气,绷着脸,不高兴,有时产生攻击性的敌对行动。多动症儿童也爱惹事生非,使人讨厌。他们特别霸道,与别的孩子玩的时候总要当领导,要别人按他的想法去做,不然就不干。他虽爱交朋友,但伙伴往往由于他的霸道行为而远离他。所以这种儿童经常与幼儿一块玩,男孩则好与女孩一块玩。
学习困难
多动症与智力落后并没有一定的联系。但有些多动症儿童在智力发展和感知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可能导致智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影响学习。
一般来讲,智力测验是测试儿童的词汇、算术、理解、记亿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词汇能力正常,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正常。但是,多动症儿童则不是这样。他的词汇能力可能优良,记忆能力也好,但解决问题却特别慢。例如,三年级多动症儿童的算术能力可优于五年级学生,但阅读能力却只有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为此他就难以适应一般的教学安排,对数学课的进度感到太慢,而对阅读课的进度又感到太快。因此,对于这种儿童,学校应设有特殊班级,安排特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有的是由于感知障碍引起的,他们不能辨别左右或上下,例如,难以辨别汉语拼音字母b、d、p、q,以致造成阅读困难;有的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运动协调困难,如不会用剪子、不会结鞋带、不会扣扣子,或者有写字、画图的困难;有的有手眼协调困难,如玩棒球时抓不住球等。如果多动症儿童没有上述一些感知或运动协调障碍,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低下则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和冲动行为的结果。他们往往不注意听老师讲课,也不能耐心解题,当然成绩就不好。
学习成绩差往往容易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你为什么不用脑子?”“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你就是不想学,如果你想学就会学好。”这些批评又会挫伤儿童的自信心,降低他想“做好”的动机。学习上的挫折又会进一步使他产生各种破坏、捣乱行为,反过来又再激起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厌弃,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多动和不注意也可能是一种回避学习的反应。儿童由于学习不好再三受到批评和惩罚后,会看到书本就焦虑。为了减轻焦虑,他们就把书本丢开,对上课不发生兴趣而四处张望或惹事生非。所以,老师和父母应正确认识某些儿童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及时给予诊治和耐心帮助。
言语增多
多数儿童多动症的患者往往表现言语增多,别人在讲话时他经常凑上前去插嘴。由于自我克制能力差,经常说出一些不适当的语言,常常把别人惹恼。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喊大叫,并且很激动地与别人争吵起来,同时表现得非常任性。别人劝说也不听,在激怒之下,经常骂人。他们的大吵大叫以及骂人,往往在发怒或暴怒时出现。他们还经常在课堂上随便讲话,主动与邻座的同学讲话,别的同学不敢回答时,他们就采取逗笑的方式引诱同学去和他偷偷地讲话,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有时有提问题难为老师的行为。少数的虽言语不多,但却表现出动作增多及注意力涣散。按家长的话说这个孩子“闷淘”,不多言语,但整日淘气不停。
胆大不避危险
多数的患儿比一般的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胆大,做事不计后果,不避危险。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或暴怒时,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例如打人,偷东西,说谎。不避危险的现象也非常明显,例如爬高墙,在屋脊上走路,虽然不会游泳,却大胆地往河里跳。也有少数患儿表现对某些事胆大,对某些事胆小。例如家长训斥患儿,患儿往往非常害怕,家长打患儿,患儿赶快检讨,表示改过之决心,但事情一过,又忘得一干二净。有的患儿怕黑,怕别人说鬼,但另一方面却非常大胆,例如爬高树,上房顶,从高处跳下,不会游泳而跳入水中,打架往死里打,不怕受伤,不怕打伤别人,表现出胆大妄为,不计后果。
没有礼貌
对人没有礼貌是该综合症患儿的重要表现之一,不但在患儿情绪波动时对人没有礼貌,就是在平时也没有礼貌。在家中说话不分老少,走路不分先后,辩论问题时嗓门大,无理也要辩三分。在课堂听课时常毫无礼貌地提出疑问,为难老师。平时对同学言语粗鲁,行为鲁莽,与同学们相处的关系较差。
重复动作
这是儿童多动症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多出现无意识、无目的的重复小动作,如挤眼、耸肩、扭肩、手捂鼻子、顿脚、撕皮刺、咧嘴、拽衣角、咬手指、吮手指、提裤带和从鼻孔中大呼气等重复性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在安静时减少或消失,在睡眠中消失,在情绪激动时加重。有的家长为减少或消除患儿出现这些丑动作,采取强制控制的办法,结果越控制越重;或采取毒打的办法,结果越打越厉害。
多动症的临床特征
基本特征 有关特征
1.过分活动 l.与别人相处困难
2.冲动 2.固执、违拗、专横和恃强
欺弱
3.注意集中困难 3.情绪不稳、易变
4.动个不停和不得安宁 4.忍受挫折的耐力低
5.干扰别人的游戏和工作 5.易发脾气
6. 不能静坐 6. 自我尊重差
7.动作杂乱和无目标 7.反社会行为,尤其在少年中多见
8.行为易变和反复无常
9.不能按父母的指导行事
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而肯定的答案,据分析,可能与先天性体质的缺陷、铅中毒、食物过敏、食物添加剂的使用及轻度的身体器官异常等有关。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心理的紧张刺激也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发现,家长、老师过多使用指责、体罚等会引起儿童的焦虑、紧张,从而使多动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诊断及鉴别
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以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及表现特征等为依据。只要某小学生具有以下症状中的八条即具有诊断意义。
(1)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摆动不停(小学生在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即可);
(2)需静坐时难以静坐;
(3)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排队;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理解
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第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做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耍;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12)别人与他说话常似听非听;
(13)常在学校或家里丢失学习或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书、笔等);
(14)常参与对躯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寻求刺激)。
如果病程持续在6个月以上,且又可排除如行为障碍、精神反应迟滞等,则可确诊。
防治策略
多动症的预防及治疗主要有六种方法,一般而言,联合治疗较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效果好些。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对控制多动、冲动和侵略行为是有效的。Doug1as认为,治疗该类行为是教每个人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角色扮演、自我奖赏和自我表扬等方法,可改善和矫正患儿行为问题,且短期行为治疗比长期效果好。儿童的认知心理治疗一般10—15次为一疗程,每次1小时。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国外行为疗法效果较好。
特殊教育项目
多动的孩子不喜欢自始至终地参加一种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出现学业困难。有的国家1/3的多动症儿童因特殊的学习困难,被安排接受1年—2年的特殊教育,这种特殊教育不仅不给孩子贴上落后或学习迟滞的标签,而且配合使用一些药物,促使这类儿童在学业中发掘自己的潜力,使其学业水平与智力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
社会化的技能
儿童不仅在学校里有学业和行为问题,在家庭内外也均有一些人际关系问题,这使得指导多动症儿童社会交往技能变得困难。然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很有必要让多动症儿童与有同情心的伙伴多接触,如让他们加入某些运动队的活动,不仅要让多动症儿童完成某些运动项目,还要给多动症儿童提供完成社会化的环境。
躯体的训练项目
多动症儿童可从渐进的躯体训练项目中得到益处。因他们在团队的集体活动中交往有困难,易使体育活动成为他们的负性经验。而躯体的训练项目是个体运动,目的是指导他们控制冲动和攻击行为,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躯体的训练包括拳击、柔道、举重、健身、田径运动、游泳、网球等项目,躯体的外观和感觉处于良好状态将改善躯体活动。由于不采用团体评定法,多动症儿童会更主动地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促进躯体训练的进行,通过训练促使多动症儿童更好地自制、自律和自尊。近年来,有学者用感觉统合的训练方法治疗儿童多动症,效果也不错。
父母管理班
因为在家庭内,额外的要求会引起额外的行为,所以父母管理班是需要的。父母常频繁责备儿童的问题行为,对多动症儿童缺乏明智或中肯的批评是引起多动症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也需要特殊帮助,以了解如何以比较和谐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学习如何选择较合理的期望水平。父母必须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方式以限制儿童某些行为,指导儿童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并负一定责任。父母需学习前后一致的、正性的、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
药物治疗
对多动症儿童使用利他林或右旋苯丙胺等有较好的疗效,大多数患儿多动症状会因此减轻或消失,注意力集中能力明显改善,不过,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辅助措施
如去除食物中的添加剂和色素,进行过敏治疗、户外野营以及自信心的训练等。
总之,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儿童多动症是一定可以得到良好医治的。
潘小兵,男,12岁,清叶树小学五年级学生,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学习、整天贪玩、调皮捣乱、学习成绩不好被家长带来咨询,寻求帮助。 据介绍,潘小兵自幼儿时起,就整天到处跑着玩,他母亲说他“从会走起就没有老实过,只有睡觉及生大病时才会闲下来。”
入小学后症状更明显,连一顿饭也吃不安稳。
在刘课堂上,他顶多能安静听讲几分钟,马上思想溜号,削削铅笔,咬咬手指甲,捏捏衣边,顿顿脚,向同座的同学借这个,借那个,不时的向窗外望,老师批评以后,至多再听几分钟,老毛病又犯了。严重时,在教室内走动,与同学打闹。就连考试也不例外。
课后做作业是家长最头痛的事,家长上班前再三叮嘱他在家好好写作业,等家长一走,他便得到了彻底解放,写不上几个字就跑出去了。把写作业的事完全丢到脑后。有时他还不知写什么作业,因为老师布置作业时他思想溜号了,还得家长到别的同学那里去问。晚上,家长回来抱着很大希望看看孩子的作业,结果本子上没有写几个字,他说:“我不知道写什么,我坐不住板凳,我一写作业就头痛、心烦。”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写作业,给他买来平时喜欢吃的东西。虽然如此,他仍不好好写字,只知道吃、玩。勉强逼着他写,也很不认真,即使写了也写错。数学题则经常算措,如把532写413或513,把3x8写成3十8。总是马虎大意,写字往往只写半个字,写课文只写开头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因此所有的功课总一知半解。每个生字反复遇到几十次也不一定认识。孩子的年龄一年年大起来,功课内容一年年加深,他的学习成绩却一年不如一年。家长利用物质刺激不能取得任何成效后,觉得无路可走,无法可用,气怒之下便对患儿进行打骂.但毫无成效。在家长逼着写作业时,他很快就打磕睡。一旦不逼他写作业,他马上就会兴奋起来,精神起来,在室内走几步,跳几步,顿顿脚,捶捶胸,打打椅子,踢踢凳子。有时还会出现更活跃的场面,从桌子上跳到床上,从床上跳到椅子上,从椅子上跳到凳子上,再从凳子上跳到沙发上。然后在沙发上躺下来,或者在沙发上倒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真如俗话所说的“六月出生的孩子没包好手脚”?
其实,潘小兵同学是患了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也叫轻微脑机能障碍,这是一种智力基本正常,但行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综合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2%—5%,男女比例为
4:1—9:1。
症状及表现
活动过多
活动过多是多动症的主要特征。这种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好动、不安宁、喂食困难、老哭、难以人睡、易醒、早晨醒得特别早,有的则是睡得很死,难以唤醒。他们较早就能站立行走,老是翻弄东西,不是拆坏玩具,就是打翻碗盆。上学后儿童的多动表现更为突出。不是手敲桌子,就是跺脚或把脚在地上滑来滑去。他们不能专注于一个活动,拿了玩具玩一下就丢开,从来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在公共汽车上总是爬上爬下,不是拉窗子,就是踢椅子。在课堂里坐不住,屁股总在椅子上来回挪动,严重的则擅自离开座位在教室内走动。好与人讲话,推撞别人,惹事生非或作各种怪样。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因为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而且明显表现出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好像身体内有个发动机在驱使他不停地活动似的。不过,当他得到大人的个别注意或从事一对一的活动时,也能安静一会儿。
注意力不集中
近年来对多动症儿童的研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是这种儿童突出的、持久存在的表现。所以人们认为,把这种儿童诊断为“注意缺陷障碍”也许比“多动症”更为确切,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常常是缺乏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活动过度。
一般来讲,在冗长乏味的事情中,幼儿精力不集中,是较常见的,但是幼儿园中多动症儿童的突出表现则是他们老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拿了这个玩具还没有一分钟就丢下去玩别的了。小学老师经常说:“他不能专注于一件事”“他从来不能完成给他的任务或做完他已经开始做的事”“他记不住你对他讲的事”。母亲也说:“你对他讲话,他从来不好好听,什么也记不住,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例如,老师叫他上课时别做小动作,他可以点头答应不做,但几分钟后手里又玩东西了。回家后可以按老师要求做作业,但做一会儿就干别的去了,除非父母在旁督促。这种儿童并不是不听话,而是在做此事时又去干别的事,所以他们经常表现为做事有头无尾、丢三落四。这种儿童的分心不是所有时间都出现,有时也能较好地从事一种活动,例如,在黑板上解题或从事一对一的游
戏活动时,分心就不太明显。
冲动行为
一般幼儿需要一件东西时会立刻行动,他从不考虑后果。例如要喝水,见茶杯就拿,不考虑杯中的水会不会烫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学会在行动前先想一想如何,或者请求大人帮忙,他们会耐心等水凉了再喝。可是,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先于思维,即他们不经考虑就行动,这就是冲动性的表现。例如,他们不会游泳就跳进游泳池,在街上奔跑不顾前面有没有汽车。在教室内的冲动行为是突然喊叫、离座奔跑、抢同学的东西或袭击别人等。在集体游戏时,他们难以耐心等待,如排成一队掷蓝球时,还没有轮到他,他就会突然跑上前去抢球来掷。他们也经常踢玩具、破坏东西,这种行为并不都是他们恶意要破坏,而是没有考虑其行动的后果。他们的分心加上冲动性,使之往往表现出衣着不整洁、读书不专心、任务完不成、学习成绩差以及产生一些违反社会法规的行动。
让这种儿童进行某种心理测验时,很容易发现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例如,要求他们从一套差别不大的图片中选出一个与一个标准图片配对时,他们往往不经思考就迅速从中取出一个来配对,因而错误百出。这就是多动症儿童冲动性的标志。
上面指出的三种特征是多动症儿童主要的和普遍的特征。为此,诊断儿童是否有多动症必须看以上三种特征。
不良行为
几乎80%的患多动症的小学生有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的表现,如好打架、好顶嘴、不服从、倔犟、违抗、横行霸道、恃强欺弱、好发脾气、难以忍受挫折、纪律性差等。这些行为常使父母和老师感到烦恼、为难。
我们往往听到一些父母和老师说:“这个孩子太倔犟、固执、不听话,从来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其实,这种小学生的违抗行为并不是他有意识地抗拒要求他做的事,而是忘掉了对他讲的事。他们有时还大声讲话,作怪样,逗弄别人以求取得别人的注意。
这种儿童也有时情绪不稳,人们难以知道为什么他今天这么高兴,明天却不高兴。因此他的行为难以预测。他们在不太喜欢的活动中也可表现过分激动兴奋,失去控制。例如,去百货公司这种不太能令儿童兴奋的事情,他却表现得欣喜若狂,乱蹦乱跳;他在遭受挫折情况下难以忍受,表现出过于愤怒;事情不如他的意则发脾气,绷着脸,不高兴,有时产生攻击性的敌对行动。多动症儿童也爱惹事生非,使人讨厌。他们特别霸道,与别的孩子玩的时候总要当领导,要别人按他的想法去做,不然就不干。他虽爱交朋友,但伙伴往往由于他的霸道行为而远离他。所以这种儿童经常与幼儿一块玩,男孩则好与女孩一块玩。
学习困难
多动症与智力落后并没有一定的联系。但有些多动症儿童在智力发展和感知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可能导致智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影响学习。
一般来讲,智力测验是测试儿童的词汇、算术、理解、记亿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词汇能力正常,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正常。但是,多动症儿童则不是这样。他的词汇能力可能优良,记忆能力也好,但解决问题却特别慢。例如,三年级多动症儿童的算术能力可优于五年级学生,但阅读能力却只有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为此他就难以适应一般的教学安排,对数学课的进度感到太慢,而对阅读课的进度又感到太快。因此,对于这种儿童,学校应设有特殊班级,安排特殊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有的是由于感知障碍引起的,他们不能辨别左右或上下,例如,难以辨别汉语拼音字母b、d、p、q,以致造成阅读困难;有的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运动协调困难,如不会用剪子、不会结鞋带、不会扣扣子,或者有写字、画图的困难;有的有手眼协调困难,如玩棒球时抓不住球等。如果多动症儿童没有上述一些感知或运动协调障碍,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低下则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和冲动行为的结果。他们往往不注意听老师讲课,也不能耐心解题,当然成绩就不好。
学习成绩差往往容易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你为什么不用脑子?”“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你就是不想学,如果你想学就会学好。”这些批评又会挫伤儿童的自信心,降低他想“做好”的动机。学习上的挫折又会进一步使他产生各种破坏、捣乱行为,反过来又再激起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厌弃,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多动和不注意也可能是一种回避学习的反应。儿童由于学习不好再三受到批评和惩罚后,会看到书本就焦虑。为了减轻焦虑,他们就把书本丢开,对上课不发生兴趣而四处张望或惹事生非。所以,老师和父母应正确认识某些儿童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及时给予诊治和耐心帮助。
言语增多
多数儿童多动症的患者往往表现言语增多,别人在讲话时他经常凑上前去插嘴。由于自我克制能力差,经常说出一些不适当的语言,常常把别人惹恼。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喊大叫,并且很激动地与别人争吵起来,同时表现得非常任性。别人劝说也不听,在激怒之下,经常骂人。他们的大吵大叫以及骂人,往往在发怒或暴怒时出现。他们还经常在课堂上随便讲话,主动与邻座的同学讲话,别的同学不敢回答时,他们就采取逗笑的方式引诱同学去和他偷偷地讲话,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有时有提问题难为老师的行为。少数的虽言语不多,但却表现出动作增多及注意力涣散。按家长的话说这个孩子“闷淘”,不多言语,但整日淘气不停。
胆大不避危险
多数的患儿比一般的同年龄的正常儿童胆大,做事不计后果,不避危险。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或暴怒时,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例如打人,偷东西,说谎。不避危险的现象也非常明显,例如爬高墙,在屋脊上走路,虽然不会游泳,却大胆地往河里跳。也有少数患儿表现对某些事胆大,对某些事胆小。例如家长训斥患儿,患儿往往非常害怕,家长打患儿,患儿赶快检讨,表示改过之决心,但事情一过,又忘得一干二净。有的患儿怕黑,怕别人说鬼,但另一方面却非常大胆,例如爬高树,上房顶,从高处跳下,不会游泳而跳入水中,打架往死里打,不怕受伤,不怕打伤别人,表现出胆大妄为,不计后果。
没有礼貌
对人没有礼貌是该综合症患儿的重要表现之一,不但在患儿情绪波动时对人没有礼貌,就是在平时也没有礼貌。在家中说话不分老少,走路不分先后,辩论问题时嗓门大,无理也要辩三分。在课堂听课时常毫无礼貌地提出疑问,为难老师。平时对同学言语粗鲁,行为鲁莽,与同学们相处的关系较差。
重复动作
这是儿童多动症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多出现无意识、无目的的重复小动作,如挤眼、耸肩、扭肩、手捂鼻子、顿脚、撕皮刺、咧嘴、拽衣角、咬手指、吮手指、提裤带和从鼻孔中大呼气等重复性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在安静时减少或消失,在睡眠中消失,在情绪激动时加重。有的家长为减少或消除患儿出现这些丑动作,采取强制控制的办法,结果越控制越重;或采取毒打的办法,结果越打越厉害。
多动症的临床特征
基本特征 有关特征
1.过分活动 l.与别人相处困难
2.冲动 2.固执、违拗、专横和恃强
欺弱
3.注意集中困难 3.情绪不稳、易变
4.动个不停和不得安宁 4.忍受挫折的耐力低
5.干扰别人的游戏和工作 5.易发脾气
6. 不能静坐 6. 自我尊重差
7.动作杂乱和无目标 7.反社会行为,尤其在少年中多见
8.行为易变和反复无常
9.不能按父母的指导行事
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而肯定的答案,据分析,可能与先天性体质的缺陷、铅中毒、食物过敏、食物添加剂的使用及轻度的身体器官异常等有关。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心理的紧张刺激也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发现,家长、老师过多使用指责、体罚等会引起儿童的焦虑、紧张,从而使多动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诊断及鉴别
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以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及表现特征等为依据。只要某小学生具有以下症状中的八条即具有诊断意义。
(1)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摆动不停(小学生在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即可);
(2)需静坐时难以静坐;
(3)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排队;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理解
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第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做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耍;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12)别人与他说话常似听非听;
(13)常在学校或家里丢失学习或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书、笔等);
(14)常参与对躯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寻求刺激)。
如果病程持续在6个月以上,且又可排除如行为障碍、精神反应迟滞等,则可确诊。
防治策略
多动症的预防及治疗主要有六种方法,一般而言,联合治疗较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效果好些。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对控制多动、冲动和侵略行为是有效的。Doug1as认为,治疗该类行为是教每个人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角色扮演、自我奖赏和自我表扬等方法,可改善和矫正患儿行为问题,且短期行为治疗比长期效果好。儿童的认知心理治疗一般10—15次为一疗程,每次1小时。中央电视台曾报道国外行为疗法效果较好。
特殊教育项目
多动的孩子不喜欢自始至终地参加一种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出现学业困难。有的国家1/3的多动症儿童因特殊的学习困难,被安排接受1年—2年的特殊教育,这种特殊教育不仅不给孩子贴上落后或学习迟滞的标签,而且配合使用一些药物,促使这类儿童在学业中发掘自己的潜力,使其学业水平与智力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
社会化的技能
儿童不仅在学校里有学业和行为问题,在家庭内外也均有一些人际关系问题,这使得指导多动症儿童社会交往技能变得困难。然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很有必要让多动症儿童与有同情心的伙伴多接触,如让他们加入某些运动队的活动,不仅要让多动症儿童完成某些运动项目,还要给多动症儿童提供完成社会化的环境。
躯体的训练项目
多动症儿童可从渐进的躯体训练项目中得到益处。因他们在团队的集体活动中交往有困难,易使体育活动成为他们的负性经验。而躯体的训练项目是个体运动,目的是指导他们控制冲动和攻击行为,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躯体的训练包括拳击、柔道、举重、健身、田径运动、游泳、网球等项目,躯体的外观和感觉处于良好状态将改善躯体活动。由于不采用团体评定法,多动症儿童会更主动地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促进躯体训练的进行,通过训练促使多动症儿童更好地自制、自律和自尊。近年来,有学者用感觉统合的训练方法治疗儿童多动症,效果也不错。
父母管理班
因为在家庭内,额外的要求会引起额外的行为,所以父母管理班是需要的。父母常频繁责备儿童的问题行为,对多动症儿童缺乏明智或中肯的批评是引起多动症的原因之一,因此父母也需要特殊帮助,以了解如何以比较和谐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学习如何选择较合理的期望水平。父母必须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方式以限制儿童某些行为,指导儿童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并负一定责任。父母需学习前后一致的、正性的、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
药物治疗
对多动症儿童使用利他林或右旋苯丙胺等有较好的疗效,大多数患儿多动症状会因此减轻或消失,注意力集中能力明显改善,不过,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辅助措施
如去除食物中的添加剂和色素,进行过敏治疗、户外野营以及自信心的训练等。
总之,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儿童多动症是一定可以得到良好医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