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标志人的智力吗?
在我国,一些学校用智商的高低来决定学生的升留级。那么,智商真的标志人的智力吗?
美国对学生的测试特别多,各种各样的测试都有,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当然,最有影响的是测智商。智商,是指智力测试的商数,也就是说,用你的智力年龄除以你的实际年龄,再乘以100。通常认为,智商在80到120之间属于正常,智商120以上属于超常。当然,测试的结果只告诉
我们知道,影响人的智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人与人的遗传存在差异,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所以智力也就存在差异。这种智力差异,是很长时间以来人们热衷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很久以前,人们认为智力与脑袋的大小有关,脑袋大就聪明,后来又认为与大脑的重量有关,大脑越重越聪明。但大脑的重量在人们活着的时候是无法测量的,于是,人们觉得可以用测验的办法来测量一个人是否聪明。
其实,最早的测验,并不是用来测试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1904年,法国巴黎一个生物实验室的教授,受政府教育部门的委托,考虑通过一种测验把一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区别开来,这些学生通常是学习跟不上班的。这个教授采取分年龄实验的办法,比如让学生数数等方法,从中找出每个年龄的中间数值(比如100),在这个数值以下一段(比如80)的是需要帮助的学生。但后来,有人把这种测验发展了一步,用它来作为测试一个将来是否有发展前途,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准,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智商。在美国,许多人都搞智力测试的实验。
然而,那些智力测验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因为有些测试不是在测试智力,而是在测试知识面。
因此,用智力测验的方法来测试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在美国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智力测试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语言、数字和图像。然而,智力的全部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几项。智力包括记忆力,敏感性、逻辑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归类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等等。在美国,人们已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智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人有音乐、语言、空间、数学、运动、人际关系、个人心理调节等七种智能,而这些智能,目前的智力测验是不可能全部测试出来的。
除此而外,智力测验还受许多客观因素(比如测试环境,被测试人的心理状态)和民族文化背景的制约。同一个测试题,人的文化背景不同,答案就会大相径庭。再说,儿童的智力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用一次几十分钟的测验来对孩子的前途下结论,非常有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智商不高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而另外一些智商很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将来在社会上能否成功,与他的智商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在我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许多家长都很关心孩子智力的发展,一些学校和有关医院也给学生做智力测试。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智力测验并不能说明和解决多少问题,因为这种测试题考的是选答题的技巧,考题更多的是知识性的东西。比如有这样一道智力测试题:“以下哪一个人不是科学家”,里面有一个莎士比亚,如果我们知道莎士比亚,那就可以把他们圈出去,至于试题中那个汤川秀树是谁,可能根本不知道。像这样的智力测试题,其实是在考答题的技巧。
那么,由此可见智商并不标志着人的智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造就的涌现,靠什么呢?靠我们科学而合理的教育体制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