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校本教案

政治:《我和父母》教学设计

来源:时间:2008-01-10 字体大小【大】【中】 【小】 分享至:

佛山十中 康凤雯

【教学设计】

课程实际: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的第一课《我和父母》。本课共设3个教学课时,第1课时“亲子之间”,通过一些活动,体会父母的爱,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第2课时“爱的冲突”,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的方法。第3课时活动课,以“关于成长的谈判”导入,通过“给父母一封信”交给父母,由父母来评价学生的成长。教学重点是第一课时“报答养育之恩”,教学难点是第二课时“化解冲突的小锦囊”。

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段,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来源以外来工子女、下岗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居多,还有部分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教育和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理解、不懂得父母的爱。比较强调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不如别人多,总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份的,却不懂得感谢父母的关爱和辛劳。

七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很少从别人的感受上去考虑问题,在强调自我需要的时候往往忽略考虑十多年来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在待人处事上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希望摆脱父母的监管。

根据我校生源实际情况,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重在唤醒学生的“感恩的心”。同时为第二课时“爱的冲突”的教学作铺垫。

 

第一课时  《念亲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培养感恩的情感,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及长辈。

★能力

“细节见素质”。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用心领悟生活中父母点点滴滴的爱。在生活细节中学会享受爱、回报爱。

★知识

理解父母的爱,知道孝敬父母及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掌握孝敬父母及长辈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报答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老师:今天给大家欣赏的这首歌曲,曾经感动过很多人。同学们能从中体验到怎样的一种感情?(学生回答,略)

 

2、问题:“想一想”: 如果没有父母,我们会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吗?

如果没有了父母,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没有父母,我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忆一忆”: 每天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3、老师引导:“天下父母心” (马克思的名言)

 

4、活动(一):“我的家”------展示家庭相片

问题:从照片上你能感受到什么感情?

(学生讲述:“我和父母之间”、“父母倍伴我成长”。学生回答,略)

 

5、活动(二):讲一讲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老师:父母对我们的爱,相信同学们能够用心体会得到。我很高兴,因为我也能体会到你们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我们把刚才交流的内容归纳一下,父母给予我们什么?

 

归纳:父母给予我们什么?   赋予我们生命  .关爱我们成长

 

过渡:既然同学们知道了父母给予我们太多太多了,我现在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你给予你的父母又有些什么呢?

 

6、讨论:实话实说:我们了解父母吗?

老师告诉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活动(三)“比一比”  孝亲知识知多少?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长归纳、发言)

 

8、问题:你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含义吗,在你身上是否体现了这一精神?

播放录像“妈妈洗脚”----- 爱的传递

9、小结:心灵导航: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报答。

1).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与期待;

2).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和烦恼;

3).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

4).以同样的行动去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长辈。

 

10、结束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但爱的方式各有不同,老师希望同学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生活中学会理解爱。

 

11、布置作业:

制定一份计划:从现在开始,我每天为家庭做好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