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十中学复评验收“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自评报告
佛山市第十中学
复评验收“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自评报告
根据《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关于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复评验收的通知》精神,我校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及《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对照自身实际,逐条指标进行自评自查,对不达标的指标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落实。现将我校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自2014年10月认定为标准化学校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办学环境、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127人,在编教职工100人,其中高级教师34人,中级教师45人,97%的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面积16333平方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较为齐备,常规教学仪器配套齐全。
二、学校整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装备建设
学校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增加各种器材、完善功能场室的设施。增加运动器材,为每个班的学生购买篮球并编号,加强公物管理;为规范各功能场室的管理,配备齐全的储物柜,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教学区建有富有十中特色的读书角,深受学生的喜爱。各班教室里均设有图书角,与学校图书馆形成很好的互补,方便学生取阅。增设直饮水机,保证学生的饮水需求。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怀下我校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计算机教室3间,面积约为275平方米,校园网通过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各普通课室、功能室均有网络接入点;网络多媒体普通教室占普通课室总数的100%,每位教师配备一台个人专用计算机;百名学生教学用终端数:约17.1。
我校在以信息化教育装备为依托,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形成我校的主要特色。多媒体授课比例高达100%,“一师一优课”活动注册率和晒课率高,获得优秀组织奖;2015年被评为“禅城区教育信息先进单位”。
改造门卫室,健全门卫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出入管理,保障学生校园安全。加强团队活动室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完备的设施齐备,先进的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根据我校实际,对校园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定方向定品位,突出学校剪纸教育特色,使校园文化精品化,独具佛山十中特色,有效发挥育人功能:宽敞开阔的校园前庭体现学校既开放又传统的办学观念,整洁有序的校道迎来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好心情,布局紧凑的运动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幽美知性的文化长廊令人赏心悦目,读书吧、棋艺室、国学园等场室让学生在独具功能的环境里浸润书香,“会说话”的大堂文化体现了师生的精神风貌,富现代时尚气息的“洗手间“文化培养学生公德心。校园环境建设与改造,实现了“提高艺术品味、增加教育实效”的目标。
三、教育教学情况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改革
在学校课改工作“一盘棋”下,教师重视课堂40分钟,按照我校课程改革模式,通过“自主学习(预习探究)、小组合作(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学习探究展示)、评价点拨(课堂总结、布置课后探究作业)”四大板块,逐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二)教、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
学校创设平台让师生共生共长,为后续的教学改进营造良好氛围,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发展的阶梯。
1.开展以“学案导学·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教学公开周暨家长开放日活动。不同科目的13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可持续发展学习方式”在本学科进行了课堂探索,受到前来观摩指导的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员、外校教师、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2.支持鼓励优秀教师赴外校展示,扩大我校课程改革效应。我校外派英语科周淑文老师到罗定实验学校支教;董蔚副校长2014年代表市参加省政治优质课比赛获得特等奖(总分第一名),2015年代表区参加在张槎中学举行的佛山市同课异构活动获得优异奖;2015年生物科曾绍海老师、地理科冯莉莉老师、政治科董蔚副校长分别代表区到云浮送教。2016年,董蔚副校长上送的两节课例均获得了国家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部级“优课”称号。
3.有序推进课题研究。近一年,我校1位教师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科研课题,13位教师成功申报区级小课题,参与人数是历年最多。这些省、区级课题均已开题,行动课题研究,已成为青年教师的追求。
(三)立足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1.基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在课程安排上,保证各年级开齐课程,在学科总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实施每节课40分钟授课制度;在资源的选择上,我们取消了各学科的教辅资料,以校本的“学案导引”为载体,引导教师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认真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逐步建立校本的学科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课件、教学相长的讲学案电子稿、阶段性测试题、梯度性的训练习题(课前、课中、课后)等。
2.基于教师能力点和学生兴趣点的学校校本课程的选择与开发
学校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依据我校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选取传统文化教育(如剪纸、武术、陶笛等)、人文艺术教育领域的通识教育(如规范字、阅读、时政分析、历史帝王等)、创新研究性学习(如地理小博士、物理水资源再生、创客机器人等)为主要内容,以选修课、专题教育、社团活动、大讲堂的形式统一纳入课程计划,组织了一支由学校教师和社会机构中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校本课程辅导队伍,并以主题文化节、成果展演、作品参赛的形式检验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校本课程的逐步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成长经历,拓展了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构建
构建德育特色课程,实施专家引领课程延伸。我校现已聘请专业技能高、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导师,作为我校的“教育顾问”,作为“学生成长学堂”的特聘导师,来拓展素质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弥补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教育顾问”以其本职或工作领域,为我校学生开设国学、心理健康、学习方法介绍、自我保护等方面的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开设家长学堂,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实现家校双赢;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让学生学会计划自己的人生;开设初一新生的学前培训课程,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节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设初三毕业生的离校课程教育,让学生通过初三学生的毕业典礼及相关活动学会珍爱校园、感恩师长、爱惜同伴等等。
4.基于文化传承的课程建
引进社会资源,开拓与佛山市民间艺术社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剪纸美工大师亲临指导学生美作;定期举行学生活动和剪纸体验活动,如一年一度的100人现场剪纸比赛。这些课程均提升学生对剪纸文化的认识和兴趣。2015年12月,我校梳理已有的探究性研究成果,撰写形成独具特色的十中剪纸校本教材(第二版本),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剪纸特色教学常规。该套特色教育的校本教材获得了2016年禅城区优秀校本教材评选特等奖。
5.落实《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工作,提高学生健康体质
(1)开设特色健康课程,增长学生健康保健知识,提升学生健康保健意识。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一生一档”要求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全校学生体检,并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追踪,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学生的体质。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健全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本学年进行初一初二与初三大课间分开进行的大胆尝试,确保大课间时间在25-35分钟。2015年开设的特色大课间活动,有效带动学生热爱运动、健身强体的积极性。
保证每周1—2节体锻训练,切实落实“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的要求。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或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学生达标争优、强身健体,体质健康达标率高。去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9.92%,优良率达到55.12%。在竞赛类项目中,我校的排球、毽球、篮球等项目保持领先优势,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连续两年均进入前十名。连续两年体育中考成绩排名均在区前列。
(四)逐步完善分层负责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高质量的常规管理是立校之本,只有从管理的细节做起,从规范做起,才会获得教育的高效。我们在工作中力求抓常规抓细节中求规范、求实效,于是我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实行四级监控系统,逐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常规。
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务处负责)
二级监控:年级组、科组监控
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四级监控:家长与学生监控。
(五)良性发展,成效明显
1.中考成绩一年一台阶,总平均分、各线上线率均在全区前列。2015年中考,我校揽括了2项状元。禅城区属中学(含民办)总分状元668分:侯敏仪同学(初二升初三期末统考,区排名 372名,校排名第3名;初三上学期末区统考,区排名49名,校排名第1名;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区排名34名,校排名第1名;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区排名第4名,校排名第1名;2015年中考第一名)。侯敏仪同学每个阶段的进步,充分体现我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佛山市化学状元:孔令希同学。
2.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参赛硕果累累。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的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每年获奖均超过200人次。如2014-2015学年度,我校共有15位同学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7位同学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9位同学分获市级一二三及优秀奖,177位同学分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及金银铜奖。
四、主要特色
在学校“成功教育”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开设国家课程,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工作机制,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有机结合;并将“剪纸”这一在十中有近十年发展历史的传统特色项目全力进行打造,深入课程开发和建设,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丰富学校课程。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和培训,在原有的课改基础上,提出了“学案导引,合作共赢”——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可持续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课程改革方向,追求师生“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10月,学校被评为“禅城区第一批教改试点学校”。
建立质量监测机制,使常规检查与阶段诊断互补、学科捆绑与班级捆绑结合、过程与结果兼顾的质量监管机制。近两年,教学质量和师生各项竞赛均在全区处于前列。
五、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目前,学校没有标准运动场,未能达到国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锻炼和部分体育项目工作的开展。
2.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校园内有一栋必经学校出入的居民楼,校园无法独立办学,给学校安全及管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经多方沟通和努力,未能解决问题。
(二)努力方向
1.加大力度进行课改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学科分课型序列教研,用“外联内收”的两条腿走路法,实现课改局面大突破。具体做法一是走出去,广泛联系国内课改名校,结交朋友,培养感情,多掌握课改前沿信息;二是请进来,通过联谊结对子的方法,把课改名校的领军人物请到十中来,认识十中,了解十中,然后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改革愿望,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2.传承与发展讲学稿的使用
支持、鼓励和引导各学科中30%的中青年教师先动起来,按照学校“学案导引,合作共赢”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可持续学习方式的课程改革模式大胆尝试。
3.积极使用新的管理理念
利用区教育局“互联网+,教育创新”项目确定,加快建设学校教学质量监管和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的信息化平台,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程序化、科学化、信息化,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
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坚持全面发展与张扬个性结合,以多元标准评价学生;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的评价,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学生阳光成长。
5.家校社区联动,构建“大德育”的育人格局。引导家长做教育的参与者,让家长在活动中见证孩子的成长;挖掘社区资源,使学校发展与社区文明进步联系起来,让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发展。
6.拓展新的方式,加强与传统行业单位深度合作,打造城市学校传统文化基地,邀请各路大师支持学校文化发展。
佛山市第十中学
二○一六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