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佛山十中初二(1)班 陈微微
辅导老师 唐华勇
小时候,妈妈常常说:“要做个乐观、坚毅的人。”那时候,我只会一本正经的点点头,却从来不知它们的含义。直到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才发觉自己是多么渺小,才懂得乐观的深意和坚毅的内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是美国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写的成功之作,讲述的是海伦传奇的成功之路。这位从小就被病魔残忍地夺去了听觉和视觉的女孩,在沙利文女士的帮助下,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毅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打破了无边的黑暗和死寂,学会了说话,并从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的故事。
她坚持的毅力打动了我,她身处逆境时的奋斗打动了我,她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打动了我,她不怨天尤人的生活态度打动了我……
她的人生充满坎坷,一场疾病使她从此看不到这美丽的花花世界,听不到那悦耳的山涧鸟鸣,但她并没有对人生失望,而是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以她独特的“视角”观察着这个迷人多变的世界,用她独有的“听力”聆听着世界最美妙的歌声,她体验着这个世界的精彩,享受着这个世界的变化。海伦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幸而颓废,也没有因为重重的困难而退缩,在她心里,身边的每样东西都是那么的神奇和美丽。“最大限度利用每一个感官,享受世界通过大自然赋予你的几种接触方式,揭示你的快乐和美丽的方方面面……”“我的脑子里将会塞满极其愉快的记忆,不会有什么时间来感到遗憾,此后,触摸到的每一件物体都会带给我那个物体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生动记忆……”这都是海伦的想法,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海伦的一生,是我努力的方向,海伦的言行,是我前进的标尺。因为没有视觉和听觉,她要用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样常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在她读书的时候,她遇到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无法跟别人交流。这件对于常人来说微不足道的事,在她身上却变得如此困难,但她没有放弃,摸索着他人说话时嘴唇的颤动和吐出的气流,慢慢地学会了说话。在以后的日子里,坚毅的她不仅掌握了书面语言,并进而学会了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和耳聪目明的女子一起从哈佛大学毕业,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盲人作家。她对文学的喜爱无以言表,她说:“文学是我理想中的完美境界……没有思想或信念或希望的灵魂是多么孤独……”坚毅和信念,造就了如今成功的海伦.凯特。
“我们的世界在上方,整个辽阔的天空是属于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会出现坎坷和阴霾,也许会出现困难和障碍,也许会出现挫折和逆境,但我学会了坚强乐观地面对,因为有你——海伦.凯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丰富人生、绽放光辉
—《鲁滨孙漂流记》
佛山市第十中学 初二(1)班 江志恒
指导老师:唐华勇
鲁滨孙,一个充满冒险色彩的人物,整天徘徊在我的故事世界里,令人过目不忘,仿佛心中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
如果说哥伦布发现美洲是个伟人,那《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次漂洋过海的航程中,九死一生般的从风浪的口中活了下来。在面临眼前的困境,他倔强地向大自然索要生命的资源,正因有他的存在,荒岛上的一切变得美好,完全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他的生命正因此而变得山灿烂。
由我看来,《鲁滨孙漂流记》更多是承载了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初次阅读,“二期工程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的时间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独身一人的鲁滨孙正是利用这段时间,来完成了一个奇迹,实现了一个创举。假如人人都拥有这种源自困难的品质,那社会的每件事都会完美无缺,迎刃而解。这就是我心中的鲁滨孙精神。
“我绝不撇下你,也不会丢弃你”,这是圣经中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在此朴素的文字中,更是鲁滨孙一生的写照。从中,看出鲁滨孙坚信生活的信念,对困境所爆发的一种永不放弃,永不气馁的气质。28年的漫长时光,更多的是孤独枯燥。但源自信念中的力量,让他坚持了28年之久,更令人惊叹的,他用双手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
《鲁滨孙漂流记》给我带来了精神的寄托,让我从生活中得到了不屈的信念。也许鲁滨孙执着地活着并非为了利益。但他活着更令人体现到生命的可贵。既然是生命,就要得到呵护、尊重。鲁滨孙不屈的活着,活出人的尊严,活出人的风格,活出人的可贵。
这个精彩而感动的生存故事,是如此的扣人心弦。书是读完了,但鲁滨孙精神却在我的心中生了根,伴随我绽放出灿烂的人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