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教学管理

关于全面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的指导意见

来源:时间:2013-05-20 字体大小【大】【中】 【小】 分享至: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改变传统备课单兵作战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我区全面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的指导意见。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以校为本、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二、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1.超前性原则。上学期结束前或新学期正式开学前一周,备课组就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分配主备任务,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主备人应于教案使用前一周将初案电子版打印或通过网络告知本组成员,各成员接到主备人初案后,迅速阅读并提出不同建议(作好记录),便于集体备课时讨论交流。

2.完整性原则。一方面,在分配备课任务时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另外,备课时要依据“三级备课”即“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在全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主题性原则。每次集体备课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应确定一个或两个主题,使每次集体备课都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主题可根据教务处(教研室)根据学校阶段工作重心公布的主题确定,也可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自我生成。

4.创新性原则。所谓备课,并非是机械地按照课标、课本、教参、进度逐节备,而是要依据学科的教学宗旨和逻辑,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的二次开发。集体备课时,备课组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科学地重组教材。另外,各班学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案或学案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去设计。否则,将出现“千人一面”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

5.实效性原则。集体备课时,针对每个问题或课堂设计等,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解决教学流程设计、重点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

6.共享性原则。真诚合作,人人参与,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备课时,老师们把各自带来的不同的备课资料和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沟通。

7.互补性原则。集体备课时,深入开展研究讨论,浓厚学术氛围。取长补短,集所有成员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教学行为。集体备课需要的是思想上的统一,形式上的灵活,而不是模式上的统一。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备课标。深入解读课程标准(高三要特别研究《考试说明》),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标的具体联系,把握课标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找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2.备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遵循“三不讲”原则(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讲,学生教了也不懂的不讲)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备出“可不讲”的内容,节约授课时间。

3.备学生。重在分析学情,即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4.备教法。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施教方案和导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备学法。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习流程和学习方法,科学安排学生活动,特别是要注意设计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和方法。

6.备练习。练习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随堂练习、课后补充练习和单元检测练习。各类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覆盖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题量适中,难易适度,题型多样;还要体现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四、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1.任务分解。每期结束前,备课组长召开组内教师会,在讨论的基础上,对下期集体备课的主备任务以单元(章节或模块或课)为单位,进行合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使主备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及早准备,从而提高备课质量。备课组在分解主备任务时,不能硬性分配,也不能搞平均主义,应适当考虑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

2.个人初备。主备教师应在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广泛吸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写出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或导学案,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设想、学法安排、课时划分、教具准备、教与学的过程、练习(含随堂练习、课后练习和单元检测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在集体研讨前一周,主备教师将教学案打印分发(或传电子文本)给组内教师,每位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案的基础上,写出恰当的修改意见,重点可侧重于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师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在变“教师如何教”为“学生怎么学”上下功夫。

3.集体研讨。主备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要认真分析教材、学情,阐明教学设计思路,对重点、难点问题及自己困惑的问题提请大家讨论,组内其它教师则应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针对主备教师备出的教学案找问题,提意见,寻良策;还可以就主备教师备课中的困惑或教师教学实践后的反思等展开讨论。集体研讨注重的是“研”与“探”,要在交流中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为动态的合作研讨,从而达到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为了保证研讨交流的深入,应鼓励教师畅所欲言: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也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求同存异,也可以相互争论。最后,备课组长要综合研讨情况,对教学案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

4.复案生成。主备教师根据集体研讨中大家提出的有益建议,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生成相对完善的二次教学案,并留出适当的空白,再打印分发(或传电子文本)给组内教师。

5.个性设计。这是提升教学案质量、张扬教学个性的重要环节。备课组内各成员都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本人教学风格等,对主备教师采纳集体智慧修改生成的二次教学案进行再修改,最终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学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个性设计就在二次教学案上进行,直接写在空白处,可以增删教学内容和习题,调整教学顺序和环节,改变教法和学法,加上旁批和注释等。

6.教后反思。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其主要方式是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或存在的不足,教学的智慧与技巧,学生创新的火花等。每次集体备课前,要安排一定时间交流各自的教学反思,进一步发挥群体智慧,提高今后相同教学内容的备课质量。

五、集体备课的实施要求

1.时间安排。学校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原则上每周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两节课。大力提倡在年级办公室内的即时交流研讨。

2.组织形式。集体备课以备课组(小科组也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主持,一般在本校进行。部分规模小、教师少的学校,也可以采取校校联合(教研共同体)的方式开展活动,既能节省人力资源,又能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3.具体要求。集体备课必须达到“四定”“四有”“四统一”的要求。“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主题),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四有”即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反馈。“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单元检测。

4.存档共享。各任课老师将教学反思后的个性化电子教案(教学案和课件)上传到科组(备课组)长,科组(备课组)长按统一的要求,分类整理,保存为共享文档(云盘、ftp、公共邮箱等),实现资源共享。

六、集体备课的管理措施

1.加强指导。各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切实履行相关组织、实施、管理、指导等职责,确保学校集体备课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管理。各学校要研究建立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切实把集体备课作为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建立集体备课的激励机制,举办相应的观摩活动,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扩大影响;开展诸如优秀教学案、优秀课堂实录、优秀教学反思、优质课竞赛、先进备课组的评比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

3.狠抓落实。每期开学一周内,各备课组必须将全期集体备课“四定”情况的安排表上报学校教务处(或教科室),各学校必须将学期集体备课工作计划以电子文本的方式上报区教研室。每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一定要搞好活动的组织管理,同时安排专人填好活动记录;学校每位领导均应分头深入自己联系的一个或多个备课组进行检查、指导,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教导处(或教研室)每个月(至少半个学期)要组织人员对集体备课的相关资料(主备人初备的教学案、组内其它教师的修改意见、集体研讨后生成的二次教学案、教师执教后生成的带有教学反思的个性化教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等)进行一次检查。

4.严格考评。有条件的学校,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备课系统”,对所有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记录。各学校要加强集体备课的过程考核。教务处(或教研室)安排一名人员检查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记录。学校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教务处要加强对同备课组教师教学成绩横偏差的监控,偏差超过合理限度,视为集体备课没有认真开展。各备课组要全员参与,保证充分的集体备课时间,无故缺勤者按学校会议考勤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每学期由教务处对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依据。区教育局也将开展集体备课的专项督查。督查采取随机调研的形式,包括查阅资料、活动观摩、推门听课、座谈交流等。同时,区教育局还将把集体备课情况作为每年评价学校的一项指标,纳入年终办学效益考核项目。

七、集体备课的注意事项

1.不能直接使用别人的现成教学案。那种只图快速完成备课任务,不加任何取舍,直接从网上下载或借用书刊上现成教学案的做法不可取,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备课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等同于没有备课。

2.不能让少数人把持活动的话语权。集体备课的精华在于互相借鉴,共同提高;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思想的碰撞,资源的共享。在集体备课中,那种由学校领导、组长或少数骨干教师把持话语权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他们的“垄断”和“包办”,致使其他教师成为看客,严重影响集体智慧的发挥。

3.不能照搬主备教师的二次教学案。那种只图轻松,不管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将集体备课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的做法也不可取,因为它失却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创新精神。

4.完善并创新集体备课管理评价制度。实现三种转变:由过去的注重形式(有没有开展、有没有记录)转变为更关注内容(怎么开展的、有些什么记录);由过去的重视检查考核过渡到重视督促指导,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而不是评判功能;由过去只重视“教前集体备”完善成同时注重“教中共同研”(具体鲜活的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教后一起议”(备课方案实施的效果及反思),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2013318

>